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bet365亚洲版
当前位置:?主页 > > 理论研究 > >

组织部门应当担负起“伯乐相马”的职责

时间:2014-08-29 09:48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明 平

  唐代韩愈在《杂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往今来,人们把善于识才、乐于荐才的人称为伯乐。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中,强调要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认为“相马不如赛马”,一时间“伯乐相马”仿佛过时了。其实,“伯乐相马”和“赛场选马”说的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相提并论,也不能相互替代。

  “伯乐相马”是要在马群中发现和识别千里马,其对应的是组织部门发现人才、考察人才、举荐人才的工作。而“赛场选马”是要在规定的场地、用规定的方式让马儿跑起来,看谁跑得快,跑第一的是冠军,跑第二的是亚军,其对应的是“一考定终身”。“伯乐相马”符合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它是通过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对马的分析比较,来发现识别千里马的,而不是片面的、孤立的、简单的只看马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跑得快不快。从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伯乐”已经不是个人,而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组织。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伯乐的爱才惜才之心和高超的相马技艺,把各行各业中的千里马发现出来,举荐出来,切不可放弃这个职能和责任,简单地只看“票数”“分数”,去搞“以票取人”和“以分取人”。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寻马”。到哪儿去找千里马?必须到实践中去找。坐在大楼里看材料、看照片是发现不了千里马的。伯乐不到马群之中,不与成千上万的马近距离接触,就不可能发现千里马。因此,一要真正将识才荐才的视野打开。千里马是常有的,他就在社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就在一些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矛盾复杂的地方。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和识别。二要在近距离、经常化接触中识才荐才。要像伯乐相马那样摸骨骼、观四肢、察习性、求渊源,与干部近距离接触观察,把优秀年轻人才看准摸透。要看历史、看一贯、看关键、看品质、看业绩、看潜力。三要走群众路线识才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是骡子是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发现和识别优秀年轻人才,还得到群众中去,真正在基层和生产实践一线特别是在乡语口碑之中听真话、查实情。

  要坚持辩证思维去“识马”。识人的工作最复杂、最艰难,发现和识别优秀年轻干部,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按规律办事,透过现象看本质。徐悲鸿有幅名画叫《九方皋》,讲伯乐和九方皋都是春秋时秦国人,一次秦穆公问伯乐,你年纪大了,子孙中有没有会相马的?伯乐说我的子孙都不中用,我有个朋友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于是穆公派九方皋外出找马,三个月后回来说得到一匹好马。穆公问是一匹什么样的马,他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看,竟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不高兴,责备伯乐说,你的朋友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分不清,怎能识别马的优劣?伯乐回答说,这正是他胜过我千倍万倍的地方,因为他相马时所注意的是内在本质的东西,而忽略的是外表非本质的东西啊。后来那果然是一匹天下无双的好马。这个寓言启示我们,看年轻干部不能只看表象,有的干部条件很好看,年龄合适、学历很高,小步快跑、履历颇丰,但没有真本事,平时不能见微知著,遇到突发事件就六神无主,选拔上来只能贻误事业。同时,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对规定的年龄界限、来源比例、总体结构应当辩证地看,不能太机械,否则,千里马站在面前也会视而不见。

  要完善责任机制去“荐马”。像伯乐那样去相马、荐马是要有勇气和责任心的,而以票取人、以分取人、以框框选人是简单省事、不负责任的。组织部门应当建立“相马责任机制”,把“相马”各个环节的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划分清楚,真正做到责任明晰、分工明确,努力形成“千里马常有,伯乐也常有”的良好局面。当然,也要努力克服识才荐才中的人为偏好,坚决防止把沾亲带故的平常马、中看不中用的劣马、甚至根本不是马的小毛驴当成千里马来培养和使用。对推荐、考察、培养和使用优秀年轻干部过程中违规违纪的,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责任编辑:信息员)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