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bet365亚洲版
当前位置:?主页 > > 他山之石 > >

贵州江口县:“民心党建”与精准脱贫“双推进”

时间:2016-11-01 14:28来源:党建网 作者:李才 点击:

  今年来,贵州省江口县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民心党建”工程,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促进了“民心党建”与脱贫攻坚双融合、双推进。

  人才支撑,加强队伍建设与提升带富能力“双推进”。脱贫攻坚,关键靠人。该县采取个人主动申请、单位推荐、组织考察等方式,精准选派了423名干部到103个村(社区)驻村或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贫困村5人以上、非贫困村3人以上干部驻村全覆盖,选优派强了脱贫攻坚队伍。同时,依托鱼良溪市级党员干部短期实训基地、农村(社区)道德讲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等载体,结合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集中培训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及农村妇女、“田秀才”、“土专家”,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致富带富能力。探索推行了“1+3+1”帮扶模式(1名致富党员联系3名困难群众和帮助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该县开展贫困村致富带头人集中培训200人,农村妇女(持家女)、产业户等培训1850余人次,着力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富人才,建强了脱贫攻坚队伍。

  完善机制,优化服务网络与帮扶群众增收“双推进”。该县以群众服务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机制,延伸服务触角,实打实服务群众增收致富。按照“党群部门联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政法部门联乱村、涉农部门联产业村”的精准联建帮扶思路,明确103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和25家民营企业与103个村(社区)开展联建帮扶,并按县级干部1帮5、科级干部1帮4、一帮干部1帮3的模式,3200多名干部职工与9200多户贫困户28000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制作并发放干群联系卡,实行群众一日不脱贫、干部帮扶一日不脱钩。县扶贫办、县农牧科技局等部门单位设置群众服务接待室(窗口),各乡镇(街道)103个村(社区)以规范化建设干群连心室、道德讲堂和精准脱贫工作站、“民心党建+信合+”助推精准脱贫服务站等为抓手,优化整合资源,规范一套牌子、建立一套工作日志、建立一册群众来访台帐、建立一套制度、明确一批服务群众流程、确立一些保障措施,形成了以县为龙头、以乡镇(街道)为纽带、以村(社区)为网底的三级服务群众网络,实打实为基层群众提供信贷申请、政策咨询、资金申请、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38960余人次。

  精准施策,健全帮扶体系与因户施策扶贫“双推进”。该县结合党员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深入各村(社区)遍访贫困户,面对面了解民情,建立一村一册、一户一档的贫困户信息档案,分析各户贫困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明确脱贫时限和帮扶责任人,并录入全省扶贫数据系统“扶贫云”,形成了“贫困户基本信息—贫困原因—帮助措施—帮扶责任人—脱贫期限”等完善的帮扶体系。同时,明确要求各联建帮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每月到联建村现场办公不少于1天,各联建帮扶单位每年为联建村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件,落实帮扶资金和物资不低于6000元,并建立工作台账和考核机制。截至目前,该县各联建单位党员干部、第一书记走访群众79856人次,为基层群众办理实事1035件,化解矛盾纠纷42起,为基层解决问题753个,帮助基层建立专业合作组织62个、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4个,带动了8.1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示范带动,打造党建示范点与小康村建设“双推进”。该县以“基层组织建设精品年”活动为契机,结合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等工作,采取“以点带面、示范推进、交叉建设”的方式,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建与小康村建设。按照“一室多用、规范实用”的原则及社区“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的模式,采取“县财政解决一点+乡镇(街道)投入一点+联建部门帮扶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县财政对每个新建、改扩建的村级活动场所分别匹配资金20万元和5万元,规范建设基层组织阵地。立足各村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党建+信合+”、“党建+集体经济+”、“党建+电商+”等模式,逐步推进了党建扶贫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目前,该县打造了鱼良溪村产业党建、梵净山村旅游党建等13个党建扶贫示范点;建立了黑岩村产业带动型、快场村旅游引领型等10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通过党建示范点打造带动了小康村建设。(作者单位:贵州省江口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信息员)
------分隔线----------------------------